纳米微信公众号
首页 办学机构 新闻动态 办学条件 项目招生 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在线课程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纳米项目邀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卫国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20241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卫国研究员应邀在逸夫楼205教室为纳米项目24级同学作题为《手性氨基醇的绿色制备》的报告。6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物工学院副书记、副院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负责人丁克俭主持。

报告中,宋卫国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手性氨基醇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他指出,手性氨基醇是药物分子合成中的关键中间体,具有高附加值和高需求量。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存在催化剂活性不高和固废排放问题,因此实现高效、安全、绿色的制备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宋卫国研究员和他的团队设计制备了单原子和纳米团簇结合的加氢催化剂。他们通过浸润性匹配设计,控制催化剂附近和表面的反应物及产物浓度,从而显著提高催化反应效率。在气固、液固、气液固三相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种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和扩散速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进而有效提高反应表观速率。在此基础上,团队还通过电化学膜技术实现了反应体系的质子酸回收,避免了固废的产生。这一创新性的工艺不仅实现了手性氨基醇的绿色制备,还为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报告中,宋卫国研究员还分享了他的科研心得和体会。他鼓励同学们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科研难题,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他的精彩报告赢得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


嘉宾简介

宋卫国,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1992年北京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2001年获得南加州大学 (USC)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起担任科技部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6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兼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期刊副主编。近年研究方向主要是功能纳米材料与多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研究纳米结构材料的可控构筑以得到具有理想形貌和丰富表界面官能团的材料,用于催化、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 UW EMAIL
滑铁卢大学 LEARN
交大教务处 QUEST
交大理学院 OUAC
交大邮箱

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
北京交通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纳米微信公众号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官方微信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办官方微博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   BJTUICP备22031002     邮编:100044